自相別

自相別
相即相狀。 謂如身是身自相, 於此身中, 有能造所造, 根塵各別故。 如受是受自相, 於此受中, 有苦受、 樂受、 不苦不樂受等各別故。 如心是心自相, 於此心中, 有眼等六識各別故。 如法是法自相, 於此法中, 有五陰、 十二入、 十八界不同故。 又如觀身以不淨為自相, 觀受以苦為自相, 觀心以無常為自相, 觀法以無我為自相, 故名自相別。 (身受心法即四念處。 身謂己身, 受謂領納諸事, 心謂第六識, 法謂善惡等法。 六識者, 眼識、 耳識、 鼻識、 舌識、 身識、 意識也。 五陰者, 色陰、 受陰、 想陰、 行陰、 識陰也。 十二入者, 眼入、 耳入、 鼻入、 舌入、 身入、 意入、 色入、 聲入、 香入、 味入、 觸入、 法入也。 十八界者, 眼界、 色界、 眼識界; 耳界、 聲界、 耳識界; 鼻界、 香界、 鼻識界; 舌界、 味界、 舌識界; 身界、 觸界、 身識界; 意界、 法界、 意識界也。 )

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 2013.

Игры ⚽ Нужно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

Direct link
Do a right-click on the link above
and select “Copy Link”